設計文刊 Life Article
非洲音樂繁殖場
Music breeding grounds in Africa
生命敘事與音樂學習之旅
Update on March 10th, 2014 Author + Photographer=Ryan Kuo
起先,我們是一群愛好非洲音樂的一群台灣人,最早在台北大安森林開始打非洲鼓相互交流,大夥玩非洲鼓的過程中,也讓報紙新聞媒體知悉相繼報導,經歷一次三義大會師後,漸漸發現國內也是有熱愛非洲音樂的一群人。於是,2006年與孫達夫(David)一同發起成立「非洲文化藝術協會」英文簡稱ACAA,會員推舉他擔任理事長,我則任命為總幹事至今,之後舉辦過第一、二屆非洲音樂大賽,以及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教學工作坊,對於國際非洲音樂之大小盛事,無不關心;無不知悉。
啟程
學習過程中,由於孫達夫的熱心及去過非洲的經驗,提議揪團去非洲實地上課操練,也因為一年才一次的難得機會,自然就集結了抱著一輩子必去一次的一群人,提起勇氣踏上學習非洲音樂之旅。其實我們心中都一直有個夢,幻想帶著參訪異國的遊藝氛圍,逐步從文明都市進入到第三世界的城鄉空間,放棄現代文明接續傳統音符的愉悅心情意象,希望成為國內唯數不多,飛往非洲(Africa)學習的音樂旅人。
西非幾內亞(Guinée),我想這是一般人一輩子都不會想去的地方。因為,就連聯合國都公告說這是全世界最落後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旅遊警示紅燈的國家區域。但偏偏這裡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非洲音樂發源地之一,擁有絕大多數有被傳承紀錄的傳統非洲音樂,也有全球最多的知名非洲音樂大師出生在此。會想去朝聖的心情,其實就好比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一樣,一輩子至少要去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麥加朝聖一次,是一種對非洲音樂虔誠的信仰。所以,全世界喜好非洲音樂的人們,說甚麼也得去一趟西非國家,心理總想著搞不好一生就只有這麼一次機會,於是在這次機會下,一行人約定去參加馬馬提凱塔(Mamady Keita)每年舉辦的非洲音樂工作坊,老師通常會招收二十多位學生,集結來自全球的非洲音樂愛好者一同上課,學員各個都是箇中翹楚,同樣來自異國台灣的我們,非常相信在這次工作坊的學習過程中,不管是不是在非洲鼓的領域裡都將能大開眼界一番。
學習
在幾內亞首都科纳克里(Conakry)學習非洲鼓課程,時間大約是一個月的週期,從上午練到下午,以金字塔的教學方式,逐步增加音樂內容,也就是從演出的句子下著手,一天天不斷累積出新的句子,到了學期結束也就相當能演繹一段完整的表演,這是老師獨有的教學特色,其實也是為課程後續做準備。有趣的是,在上課期間的晚上,有一些來自幾內亞各地非洲音樂高手團體,來到工作坊的園區,為學員們展現出超水準的音樂演出,讓我們在學習之餘,也額外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因為學習期間大多是在園區內,所以對於工作坊外頭的世界並不多知,直到工作坊學習結束時,老師安排我們學員在法國藝文中心有段精彩的成果發表,其實也是算是在一場演奏會的前段演出,讓我們上台演出苦練一個月的金字塔教學內容,也算是幫老師做個正式演出前的暖場,這可是二十多年來老師第一次在自己的國家裡,收費的大型音樂演出,演奏會的演出非常過癮,有感動也有溫馨的畫面,演出的音樂收錄在老師接下來發售的DVD裡頭。在這一場爆滿的聽眾表情裡,看到真正非洲人演繹出對自我文化的驕傲。
演出之後,工作坊的音樂學習也即將告一段落。由於離我們回台灣的時間剩下一週多,許多其他歐美洲以及東南亞的學員相繼收拾行李回家去,而同樣來自台灣的孫達夫有不同的想法,在他的建議下,一群台灣人本著天生冒險患難的精神,既然來了就要值得的態度,決定往幾內亞中部的法娜拿(Faranah)出發,去尋找傳說在非洲音樂裡的第一代幾內亞國家舞蹈團鼓手,唯一還在世的傳奇人物:法杜巴烏拉雷(Fadouba Oulare)。
探尋
經過台灣一行人與司機協調,最後以連車帶人的方式一起承租,再另外找一位當地的翻譯孟哈鎂(Mohamed)隨行壓車,一行七人浩浩蕩蕩出發嘍〜!出發當天,看到司機開著不知道經過多少手的古董旅行車,心中頓時一片涼,這車跟一般報廢汽車沒兩樣,外觀掉漆也就算了,擋風玻璃上的裂痕已經從美洲裂到亞洲,雖然比起當地街上跑的車,算是還可以,但我們可是一行人要前往遙遠的古山城耶!算了,溝通再多都沒用,在非洲是不可能有好車的,我們互相看了看,就出發吧!其實車子帶來的不舒適感當然不在言下;非常硬邦邦的避震器,極度不涼的空調系統,還得隨時提防汽車熄火及車門把掉落,這也真是敗給非洲了。
紅沙滾滾、塵土飛揚,經過了九個多小時狂飆,前往的路程之驚險,就像是鬧劇一般地精彩可期,沿路遇到許多走走停停的羊、牛群,以及沿路攔檢的軍警。說到這,不免要大發牢騷一下,我們真的是很不爽當地的軍警,有些還不是正常看到的檢哨站,大多只是拉著塑膠繩就開始臨檢起來,三兩個穿著軍警的衣服配著槍,臨檢每個車輛,當然看到一台載滿外國人的車,就像狼看到一群肥羊一般,每逢檢哨就神經緊繃,因為軍警一定會要我們出示護照,當他把一本本護照拿在手,心想又要看他們開價過關了,還好翻譯幫了大忙,盡量以付費方式過關,這所謂花錢消災啊!另外,我和另一位同行伙伴江季鴻(江鳥),在來到幾內亞時,瘋狂熱愛拍照,對於拍照一事,寧願錯拍一百,也不願放棄拍照的機會,從離開工作坊開始,本著狗仔的精神沿路偷拍,江鳥更猛,就連配槍的軍警收過路費的畫面也拍,真的給他拍拍手。唉呀~說實在的,這一趟旅程真的把命豁出去了,還好幸運之神是眷顧我們的,提著命終於抵達了目的地法娜拿,時間差不多是當地傍晚左右。
抵達
由於不熟悉此地環境,所以瞎繞了一會,於是隨行翻譯孟哈鎂透過不太靈光的公用電話,已先跟法杜巴烏拉雷聯繫上,也請他派人來市區帶我們到傳奇大師法杜巴烏拉雷的住所。進到了住宅前院,期待已久的心情來到了高潮,大夥放眼尋找傳奇大師,遠遠望去就見著一位在屋頂上的老者,心想不會吧!大師年紀也應該有了,怎麼會爬高做著鋪設稻草的工作呢?結果,果真是他,了不起!通常在非洲生活的人們,有宗教信仰及有經濟能力的人,小孩數量都比別人多,所以房子越多越好,加上常常一天沒事做,蓋房子便是大師除了打鼓之外的最大嗜好。接下來的這幾天,大多是在這裡跟大師談天說笑,學習非洲音樂,問的問題也大多是跟非洲傳統音樂相關的事,在這三天所獲得的收穫不比工作坊的一個月少,真的很感謝這一群可愛的非洲人,謝謝他們帶給我生命當中不同的喜樂,或許就像孫達夫說的一樣,我們上輩子都是流著非洲人的血。
每回想至此,不管是到西非學習非洲音樂,或者是感受非洲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的差異,大夥跟我都認為非洲國家絕對是最應該前往的異國旅行之一,此行轉化出的新衝擊與新觀念將值得回味再三。我想,若再有機會還是會到非洲旅行。
備註
1.非洲文化藝術協會,African Culture and Art Association, 2006年由孫達夫(David)、郭俠邑(Ryan)於新北市烏來發起成立,初期會員三十餘位,為國內第一個非洲團體協會,致力於西非曼丁音樂發展與推廣,深化人生、哲學、生理與心理層面的意義。
2.幾內亞(法語:République de Guinée)平均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2℃,雨季時間大多是在五月至十一月。
3. 非洲幾內亞的國家,因長年軍政動亂,不見得每年都辦的成。就如同隔年因為總理被自己的隨護暗殺,所以當年沒辦成工作坊。另外,由於國際非洲音樂大師也都上了年紀,常因為健康因素而辦不成的也有。
4.科納克里(Conakry)是全國最大城市。位於幾內亞西南沿海,瀕臨大西洋東側,由羅斯群島、卡盧姆半島和與半島相連的沿海陸地組成,是幾內亞的最大海港,也是西的最大海港之一。屬熱帶雨林氣候,1月盛行北風,7月為南風。人口約220萬,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22℃,每年5至11月為雨季,年均降雨量約3,000mm。
5.非洲由於環境髒污,人民生活匱乏下,幾內亞政府擔心來訪之外國人拍下一般人民生活之不堪畫面傳佈出去,所以規定外國人不得在外拍照,一經民眾發現必須送交軍警單位,這樣一來護照被沒收、人還要被關,又可能是要一大筆錢才換得回性命。
6.西非幾內亞全國約85%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而伊斯蘭教一生當中可以娶四位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