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文刊 Life Article
藝術進駐,眷村創藝市集
Family houses creative market and arts
回顧歷史的軌跡為軸線,注入多元的藝術創意因子
Update on March 25th, 2014 Author + Photographer=Ryan Kuo
台灣桃園文化局在馬祖新村所推行的<復興馬祖新村文創基地>實驗進駐計畫,聯手進行系列跨領域展演策畫與設計,此次受邀與各界專家學者,策展人張惠蘭老師、張道本老師、法籍藝術家裘安.普梅爾、德籍藝術家狄龍、王紫芸、簡皓琦、呂沐芢、童顏劇團、CHUMIO等國內與法國、德國..等優秀藝術家團隊,一起進行影像、視覺藝術、劇場、文創設計等創作。透過自然環境、歷史記憶、結合場所精神與藝術創作多重對話為前提,期望為老眷村注入新的能量,擴充不同的公共空間經驗與聚集文化創意的能量。
郭俠邑空間敘事 X 封存的記憶
實際規劃中,希望藉以表達『互動反思』的概念,以建築結構線的形式處理,刻意炫目的線段混搭黑白色默片的回憶感受,讓觀賞者以紀錄片式的遊走在回歸當代的樸實中,在以不更動及保存時代背景的空間中,投影出現代俐落的理性、勾勒出豐富背景的感性、引導出空間敘事的村落生活,更將觀賞者拉回熟悉卻又時光交錯的複雜感,藉此反應出眷村時代生活空間與豐富之敘事情境。
以村落生活型態作空間的導入,原有生活形式是作為美容空間,稀鬆平常的美容用具、一席座椅、一次次的村民尋訪,記憶中年代久遠的無聲對話,在這豐富色彩的當代卻依舊覆轍。
在井然有序的線條下,空間重疊產生視覺錯視
室內空間講敘手法上,在完全不更動原有牆壁漆面、家具物件、門窗形式中,將有「封存概念」喻義的「大力膠帶」為主要展佈材料,在眷村色彩濃厚的環境之中,帶進單色系的膠帶材料運用其中,將記憶中舊有的視覺畫面作完整固定,「黏貼」一詞成了「封存」最佳的代表詞彙,再以多樣性的視覺角度,投影至原始生活空間中,同時,搭配上多角度的投射燈具,將覆蓋於歷史上等比、等寬、等角的視覺規則中的地壁,重點地展現出來。
空間架構出的虛構眷村世界,透過大力膠帶的黏貼,虛構—現在在,未來不在的空間。線與線之間的縫溝即代表記憶的流失,將觀賞者拉回眷村時代生活空間之中。 最後,將會空缺出參觀者獨一的創作空間,使之可親自體驗、親自接觸這些年代給予的斑駁歷史以及所有的時光痕跡,新與舊在此時此刻完整的「封存」在一起。
圖說
1.2.3.4.5.6. 復興馬祖新村文創基地,郭俠邑空間敘事『封存的記憶』。